本文目录
白芨种植适应什么样的土壤和气候环境
白芨喜温暖、阴湿的环境,如野生山谷林下处。稍耐寒,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。耐阴性强,忌强光直射,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。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。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、苔藓层中,常与灌木相结合,或者生长于林缘、草丛、有山泉的地方,亦生于海拔100-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,或针叶林下。
浅谈中药材白芨的种植技术
白芨,(学名:Bletillastriata)又名连及草、甘根、白给、箬兰、朱兰、紫兰、紫蕙、百笠、地螺丝、白鸡娃、白根、羊角七。
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(块根),植株高18-60厘米。主要花期在春季,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,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。
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。主要用于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。花有紫红、白、蓝、黄和粉等色,可盆栽室内观赏,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、花境或庭院一角。
白芨的种子极细小,似粉末,状没有胚乳,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。白芨在湿润的苔藓上发芽,且长时间不干燥。
生长习性
喜温暖、阴湿的环境,如野生山谷林下处。稍耐寒,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。耐阴性强,忌强光直射,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。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。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、苔藓层中,常与灌木相结合,或者生长于林缘、草丛、有山泉的地方,亦生于海拔100-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,或针叶林下。
白芨的两种种植方法
根茎繁殖
常用分株繁殖。地栽前翻耕土壤,施足基肥。头年的冬季到次年的3月初种植,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,掘起老株,选当年生具有嫩芽的块茎及其与先年的老鳞茎毗连接生处切下,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,每株可分3-5株,按行株距各825px左右开穴,深浅适宜,须带顶芽且新芽向外,覆土3-100px,稍加镇压,栽种后施益富源生物液态肥或直接冲施益富源种植EM菌液效果最佳。传统栽培主要靠分株繁殖。但分株繁殖周期长,繁殖效率低,而且耗种量大,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。
种子播种
亦可采用播种繁殖,但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且无胚乳,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很难萌发和生长,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,但随着部分科研单位加大研究力度,兰科植物育种工作得到快速发展,通过无菌播种、试管成苗以及种植专用益生菌(例如,益富源种植专用菌种原液)的出现和应用,种苗的生产和培育工作更是突飞猛进。在播种前先使用益富源种植菌液浸种,主要起到杀菌防腐烂,为种子提高充足的养分,提高发芽率,催芽保苗的作用。特别现在无菌播种技术越来越成熟和普及,实现白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已经逐步开始实现。
病害防治
常发生黑斑病,用益富源种植EM菌200-500倍稀释液喷洒。
中耕与施肥
每年进行4次,第1次3-4月苗出齐后,第2次5-6月生长旺盛期,第3次8-9月,第4次冬季倒苗后。每年追肥3次,前2次在中耕除草后进行,以益富源生物菌液态肥最好,第3次8-9月,用益富源粪便腐熟剂发酵有机堆肥,撒在畦上,结合中耕,混入土中。现蕾时摘除花蕾。遇旱及时灌水并冲施益富源em菌营养液。栽后第1、2年冬季,在行间可间种一季短期蔬菜提高土地利用率。
除草与追肥
6月初雨量增多,廖科、菊科、禾本科杂草生长势较强,往往与白芨争营养,而会严重影响白芨块茎正常膨大,故必须在6月初及时细心用手工拨除一次,并及时喷洒益富源种植叶面肥来补充白芨所需营养,若6月中上旬上述杂草仍不能控制,则必须再次细心地手工除草一次。7月初气候利于廖科、菊科、禾本科杂草生长,往往杂草与白及争营养而影响白及地下部膨大,故必须在7月初拨除上述杂草一次,并同时追施白芨种植专用em菌肥做追肥,若7月初仍不能控制,则再次细心地手工拨除杂草。8月初菊科、禾本科等杂草处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双旺阶段,其生长势较强,往往易与白及争营养而影响白及地下部膨大,因此,8月初必须细心地手工拨除杂草一次。
采收
多在8-10月采挖,除去残茎、须根,洗净,立即加工,否则易变黑。分拣大小,投入沸水中煮(或蒸)3-5分钟至内无白心时取出,晒至半干,去外皮后再晒至全干。
采收白芨栽种后,于第4年10月当茎叶黄枯时采收。此时,地下块茎已长成8-12个,相当拥挤,过迟采收,生长不良。采挖时,先清除地上残茎枯叶,然后用二齿耙小心挖取块茎抖去泥土,喷洒益富源种植em稀释液保鲜防腐,便于运回加工。
文章来源:中国农林科技网胃镜查出幽门螺杆菌,除了吃药还能怎么灭菌
幽门螺杆菌是目前人类胃部发现的唯一致病菌,由于胃部有着强酸性的胃液,而且还会蠕动排空,因此,没有一定的“本领”,一般的细菌还真的很难在胃部存活。
幽门螺杆菌就是这样一个本领高强的细菌,它本身属于微需氧的细菌,正好适合在胃部的微氧环境生存,另外,它的菌体能够分泌尿素酶,通过分解尿素在菌体的周围形成一层“氨云”,从而保护菌体免受胃酸的侵蚀,另外,它还能分泌黏附素,使得菌体牢固的黏附在胃黏膜上,而不会随着胃部的蠕动而被排空到肠道中,因此,它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在人体的胃部存活。
幽门螺杆菌在胃部存活,会对胃部造成一定的健康危害,研究表明,几乎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,都会出现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,而消化道溃疡,MALT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,幽门螺杆菌感染更是主要的致病原因之一。
有的朋友,通过检查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,但并不想吃药,又想把这个菌杀掉,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一个悖论。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不吃药能够把这个菌杀死的其他办法,网上流传的一些办法,都不是特别靠谱,随便来辟谣几个吧——
1.喝高度白酒:酒精浓度高了确实有杀菌作用,但白酒进入胃部会被胃液、其他饮食稀释。达不到有效杀菌浓度不说,过量饮用高度白酒,还有可能引起酒精中毒的风险。
2.吃益生菌:甚至还有人会引用指南推荐,这个纯属商家的营销手段,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中,其作用是减少大量服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的风险,而不是杀菌,因此,益生菌是不可能杀灭幽门螺杆菌的。
3.喝开水:高温确实可以杀菌,但高温更会烫伤口腔黏膜,食道黏膜,等开水下到肚子里,温度早就不足以杀菌了。
4.喝某某茶,又是一种营销手段,很多药食两用的食材,确实都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,但其浓度并不能达到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,如果当养胃护胃的茶饮来喝,不反对,如果认为能彻底杀灭幽门螺杆菌,那就太天真了。
5.大蒜、洋葱、辣椒、酸奶、西兰花关于食疗杀菌的谣言还有很多,但通过多吃这些食物来杀菌的想法和做法,也是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,不靠谱的。
因此,从目前的现状来看,如果想不吃药,还能把胃部感染的幽门螺杆菌清除,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。如果你不想吃药,倒不如先请医生评估下,到底是不是有必要去彻底的清除幽门螺杆菌。
虽然我们前面谈到,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都会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,但有相当一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,是没有相关疾病症状的,轻度的胃黏膜炎性反应,并不一定就是慢性胃炎,对于没有相关胃部疾患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,是否需要进行杀菌治疗,就值得好好评估。
很多朋友想清除幽门螺杆菌,一方面是担心这个菌虽然现在没有影响胃部健康,可能以后会影响,而还有一部分朋友是担心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,会传染给周围的人,比如自己家的孩子等,而对于一些没有症状和胃部相关适应症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,这样的担心虽然很正常,但也要了解这2个问题——
1.服药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杀灭根除,首先可能会有一定的失败率,可能吃了半天药,幽门螺杆菌也没有根除彻底;
2.即使彻底根除了,如果生活上不注意,仍然有一定的几率再次感染幽门螺杆菌。
对于这样的两个问题,如果有两个选择,一是在没有相关根治适应症的情况下,不去根治,保持现状,但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,做好养胃护胃,保持良好健康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,保持良好的心情,戒烟限酒,避免熬夜等等,从其他方面养护好胃部健康,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影响胃部健康的可能性。另一方面,还要注意避免传染他人,与家人共餐、与朋友聚餐都要尽量的使用公筷母勺,或者适度的分餐,通过健康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,都可以避免幽门螺杆菌的传播。
而对于确实有胃部疾病问题的朋友,特别是属于根治幽门螺杆菌强适应症的情况,比如消化道溃疡,MALT淋巴瘤等问题的情况,该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服药杀灭,还是要积极的通过服药来做好根除治疗,目前最常规的用药方案还是四联疗法,通过选择两种抗生素、一种胃酸抑制药,一种胃黏膜保护药,来进行为期10~14天的服药,来进行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治疗,具体的用药建议一定要结合情况,咨询靠谱的医生来确定,如果药物选择合理,严格按剂量按疗程服药,根治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。
因此,有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,首先应该评估自身的情况,结合自身胃部健康情况,以及自己的医院,来考虑是不是要进行根治的问题,如果真的确实需要根治,或根治的意愿特别强烈的情况下,还是建议要用常规的治疗方式,各种偏方,都不是真正有效的杀菌方法,切勿听信谣言,延误了治疗时机。
如何挑选益生菌一定要选择活菌吗
当然要选择活菌,益生菌这种东西,死菌的作用也是有的,他的作用是作为人体肠道有益菌的原料,以此来为有益菌增殖,所以说作用有限。例如酸奶就是这样,因为益生菌在液态中能够生存的时间只有两三天。活菌才有保护力,活菌才有战斗力。
目前市面上益生菌冻干粉种类很多,选择一款好的益生菌冻干粉至关重要。例如,像很多专家推荐的卓岳宜君素益生菌冻干粉,其具备活菌数量高、配料表干净,且配料只含有9种益生元+16种益生菌等优点,任何人都可以放心食用,要知道对于益生菌来说,活菌含量高服用效果才能越好。